促销的10几种主要玩法

促销的主要框架结构:行为->门槛->利益 【限定行为达到门槛值得到相应利益,前提可以指定人群。也可以理解为:谁达到我要求的条件,上我这里领赏钱,既然有条件就不可能是全部人,否则门槛就失去了意义,大概这个意思】

主要的几种玩法汇总:

1、优惠卷

2、多人拼团

3、秒杀

4、首购有礼

5、绑赠

6、试用

7、进店有礼

8、砍价0元购

9、前N有礼

10、买赠

11、限时折扣

12、满减满送满返

13、搭售

14、换购

15、预售

16、加价购

17、打包一口价

18、幸运大抽奖

19、积分兑换

关于FRM客户价值分析模型的详细解读

 RFM 模型,它是一种在营销分析领域广泛使用的客户价值分析模型。RFM 分别代表 Recency(最近消费时间)、Frequency(消费频率)、Monetary(消费金额)。这三个维度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对客户进行细分,识别出不同价值的客户群体,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。

RFM 模型的综合应用

  • 客户细分方法:通过对 RFM 三个维度进行打分(例如,每个维度分为 1 – 5 分),可以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的细分群体。如 “111” 代表最近消费时间久、消费频率低、消费金额低的客户,可能是即将流失的低价值客户;而 “555” 代表最近消费时间近、消费频率高、消费金额高的客户,是企业的核心高价值客户。
  • 营销策略定制:针对不同的客户细分群体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。对于核心高价值客户,重点在于维护关系和提供增值服务;对于中等价值客户,可以通过促销活动提高他们的消费频率和消费金额;对于低价值客户,可以尝试激活或者筛选,对于难以激活的客户可以适当减少营销资源投入。
  1. 高价值客户策略依据
    • 客户特征与价值贡献
      • 高价值客户在 RFM 模型中通常表现为最近消费时间(Recency)近、消费频率(Frequency)高、消费金额(Monetary)大。这些客户是企业的核心资产,他们对企业的收入贡献显著。例如,在高端化妆品品牌的客户群体中,高价值客户可能每年在品牌上的消费金额达到数万元,且购买频率高,近期也有持续购买行为。
      • 他们对品牌忠诚度较高,很可能是品牌的口碑传播者。这些客户不仅自身购买产品,还会向身边的人推荐,为品牌带来新客户。基于他们的高忠诚度和高价值贡献,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维护和提升他们的体验。
    • 营销目标与策略重点
      • 营销目标主要是保持客户忠诚度,进一步提高其消费金额和消费频率,同时利用他们的口碑进行品牌推广。
      • 策略重点在于提供个性化的高端服务。例如,为高价值客户配备专属客服,提供 24 小时热线服务,能够快速解决他们在购买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。在产品方面,提供独家定制产品或限量版产品的购买权限,满足他们对独特性和高品质的追求。通过会员制度为他们提供更多专属权益,如更高的积分返还比例、优先参与品牌活动、免费的增值服务(如高级包装、快速配送等)。
  2. 中价值客户策略依据
    • 客户特征与价值贡献
      • 中价值客户在 RFM 模型中的各项指标处于中等水平。他们可能有一定的消费频率和金额,但不像高价值客户那样突出。例如,在电商平台上,中价值客户可能每个季度会购买几次商品,消费金额累计在一定范围内,但没有高频率和高金额的购买行为。
      • 这些客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,他们已经对品牌有一定的认知和购买意愿,但可能由于产品选择有限、促销活动吸引力不足等原因,尚未达到高价值客户的水平。
    • 营销目标与策略重点
      • 营销目标是刺激客户增加消费频率和金额,将他们提升为高价值客户。
      • 策略重点在于精准营销和促销活动。通过分析他们的购买历史,进行精准的交叉销售和向上销售。例如,如果客户经常购买服装,企业可以推荐与之搭配的配饰或更高档次的服装品牌。同时,定期开展有吸引力的促销活动,如满减优惠、买一送一、组合套餐等,鼓励他们增加购买量。还可以通过会员等级提升机制,为他们提供明确的升级路径和奖励,激励他们向高价值客户转变。
  3. 低价值客户策略依据
    • 客户特征与价值贡献
      • 低价值客户在 RFM 模型中表现为消费频率低、消费金额小、最近消费时间可能较远。这些客户可能是因为偶然的因素接触到产品或服务,或者对品牌还不太熟悉,尚未建立起稳定的购买关系。例如,一些新注册用户只进行了一次小额购买,之后就没有再消费。
      • 他们对企业的收入贡献较小,在营销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需要评估是否值得投入大量资源来激活和维护这些客户。
    • 营销目标与策略重点
      • 营销目标是激活潜在客户,筛选出有价值的客户进行培养,对于难以激活的客户合理减少营销资源投入。
      • 策略重点在于低成本的唤醒和吸引。可以通过发送具有吸引力的折扣券、新用户专享优惠等方式,尝试重新吸引他们的注意。同时,优化产品推荐策略,向他们展示最热门、性价比最高的产品,降低他们的尝试成本。如果经过多次尝试后,这些客户仍然没有活跃的迹象,企业可以考虑减少对他们的营销投入,将资源更多地集中在高价值和中价值客户身上。

  1. 权益的通用性与层级性
    • 理论上高价值用户可以享受中价值用户权益:从理论上来说,高价值用户完全可以享受中价值用户所拥有的权益。因为这些权益对于高价值用户而言,是一种基础的服务或者福利补充。例如,中价值用户享有的普通会员折扣,高价值用户同样可以享受,并且由于他们本身的高价值属性,可能还会觉得这种通用性的权益是一种额外的 “小惊喜”,进一步增强对品牌的好感。
    • 权益的层级性体现品牌差异化服务:然而,企业通常会为高价值用户设计更高层级的专属权益,以体现对他们的特殊重视和差异化服务。这是为了让高价值用户感受到自己与其他客户群体的区别,满足他们对身份地位和特殊待遇的需求。比如,中价值用户可能享受常规的满减优惠,而高价值用户除了满减优惠外,还能享受额外的现金返还或者更高比例的积分奖励。
  2. 权益设计的目的与效果
    • 激励中价值用户提升价值:为中价值用户设计特定的权益,主要目的是激励他们增加消费频率和金额,向高价值用户转化。这些权益就像是一个个 “台阶”,引导他们逐步提升在品牌中的消费地位。例如,中价值用户通过持续消费达到一定金额后,可以升级会员等级,解锁更多高级权益,这种升级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。
    • 巩固高价值用户忠诚度:对于高价值用户,专属权益的重点在于巩固他们的忠诚度,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品牌的 “贵宾”。例如,高价值用户享有的专属客服服务,能够快速响应他们的需求,解决问题,这种贴心的服务能够让他们更加依赖品牌,减少流失的可能性。同时,专属权益也可以作为一种品牌与高价值用户之间的情感纽带,通过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推荐、高端的增值服务等,让他们感受到品牌对他们的深度关注和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