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达的模型No3-电商运营人必须掌握的产品表达模型

【在提案中加入共鸣】

共鸣就是大家都说“确实,这个很好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。

首先说一个重点,即“理解基础”,就是大家都有相同的理解和认知。否则就会在理解偏差的基础上进行探讨,最终的目标就会产生偏差。
越是觉得互相理解的时候,越要确认“理解基础”

首先我们要理解三个词汇:使命、愿景、价值

愿景是目的地,理念是去往目的地的方法。
用一听就能理解的简单语言来阐释思维方式和行动方法,才是好的理念。反之,让人觉得“嗯,什么意思”的很难理解的语言,以及让人产生“那么,我该怎么办呢”的想法的无法指向行动的 语言,都不能称为理念。
和愿景一样,简单才是王道!!
简单而且有参与欲的表述才是很好的理念!

打动人心的三大要素:
人不是被迫行动的,而是自发采取行动的。
一个人会开始行动,是因为他想要行动。
那么,人要怎样才会想积极的行动起来呢?
首先,要对行动内容产生共鸣,把他当做自己的事情。
其次,产生“我想做点什么”的积极心态。
要想和用户建立联系,最重要的就是打动他们的心。心不动,人就不会行动!

那么如何指定打动人心的理念呢?
我认为“感动”是关键。不过这里的感动并不是催泪或者感人肺腑的故事。“感动”这个词,可以理解为因感受而心动。也就是说,感动这个词不仅包括“感受”,还包括“心动”。
这个过程可以写作“感->动”,而催生这种”感->动”的方法,就是打动人心的方法。
实现这一目标需要“惊喜”、“共鸣”、“分享”三个要素
我们通过“惊喜”、“共鸣”来感受,又因为想要“分享”,我们的心就会动起来。
惊喜+共鸣+分享=感->动
基于这一思维方式,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问题出发来思考如何制定一个打动人心的理念:
① 有更多新鲜、让人想了解的惊喜么?
② 能让人产生这个我也想要的共鸣么?
③ 能让人想立刻将它分享出去么?
如果能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同时实现愿景,就一定能设计出“感->动”的理念。
惊喜、共鸣、分享也可以分别换成“想知道”、“想要”、“想谈论”三个方面。
也就是如果不能让人产生这三种好奇心,就不能称之为理念。

不要停留在“不扔垃圾吧”的层面,而是将它升华为“塑料袋收费”的理念!
理念,解决问题的方法!

一种简单有效制定理念的方法–对比理念!
只要从现有问题出发,展现问题解决后的未来,就会成为打动人心的理念!
先认清现状,在此基础上展望激动人心的未来,这样才能引起共鸣。
对比理念是在对现状(过去也可以)产生共鸣的同时展望未来,因此,对方的共鸣程度和行动的容易程度都会大大提高。
制定对比理念的诀窍在于,我们要正确把握现状并将其转化为语言加以描述,然后展望激动人心的未来,这样就可以。
【也就是,先阐述现状,再展望未来的样子,这样更容易产生共鸣】

先从不满开始吧!
之前讲过,引起他人共鸣的关键在于打动人心。除此之外,还需要“惊喜”共鸣“分享”三要素,其实,要强化这三要素,“不满”很重要!
因为不满才是通往激动人心的未来的关键。
【心怀不满是因为你有理想,你要为此而高兴】
共鸣和进步是从不满开始的。愿景和理念和计划的出现是为了引起共鸣,催生行动。
不满有很多种。不方便、不安、不利等是经常听到的不满,除此之外还有不信任、不干净、不和谐、不受欢迎等各种各样的不满!所有这些都是对“更美好的世界”的向往和强烈共鸣,也是催生“感->动”的种子。

寻找隐性不满!
虽说不满很重要,但是如果是世人皆知的不满,那就没有惊喜感!
反之,那些社会大众还没有意识到的不满则具有极高的价值。尤其是那些还能引起所有人共鸣的不满更为重要,即“隐性不满”
隐性不满的关键词就是“其实”